云居山,古称欧山,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西南部,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。其山顶的真如寺是佛教禅宗曹洞宗的发源地,被誉为全国佛教“三大样板丛林”之一,并列为国家重点开放寺庙。云居山占地216.5平方公里,主峰海拔969.7米,风景秀美,文化底蕴深厚。

云居山以宗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相融合,成为集朝圣、观光、休闲于一体的山岳型景区。百花谷景区尤为著名,素有“人间仙境”之称,沿途可见奇山怪石、溪流飞瀑、古寺牌楼、僧侣塔林等众多景观,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。

作为中国重要的佛教场所,云居山内的真如禅寺自古以来就是曹洞宗的重要道场。此外,景区内还有瑶田寺、园通寺、祇树堂、云门寺、上方庵等宗教建筑,并保存着近百座古墓塔、摩崖石刻,以及唐代铜佛、康熙千僧锅、白玉佛等珍贵文物,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。

云居山最负盛名的当属真如禅寺,它是曹洞宗的重要弘法中心。曹洞宗由良价禅师与本寂禅师分别创立于江西洞山和曹山,后因曹山法脉断绝,仅存洞山法系。道膺禅师曾在云居山真如寺弘法三十年,被尊奉为曹洞宗的二祖,使其法脉得以延续。

相传战国末年,楚怀王遭秦国欺骗囚禁,其后裔康王在楚将欧岌的护送下逃至此地,并在山中修行得道,故此山被称为“欧山”。

唐宪宗元和年间(806—810年),道容禅师在云居山创建“云居禅院”。唐僖宗中和三年(883年),道膺禅师受邀主持云居禅院。由于道膺禅师是曹洞宗洞山法系的传人,真如寺由此成为曹洞宗的发源地,名扬天下。

北宋大中祥符年间(1008—1016年),宋真宗敕令将寺名改为“真如禅寺”,并亲笔题写匾额。

元朝末年,真如寺毁于火灾,明初时期,寺院的土地和建筑逐渐被地方豪强侵占。

明天顺年间(1457—1464年)及嘉靖末年,真如寺日渐衰落,僧侣不足五十人。至明神宗万历二十年(1592年),北京万佛堂住持洪断和尚来到云居山主持修复真如寺。至万历三十年(1602年),寺院相继修建完成,重新恢复生机。

清代,真如寺一直保持兴盛,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院。然而,至清朝中后期,社会动荡,寺院也逐渐衰微。

云居山自然景观壮丽,山中奇峰异石遍布,如石鼓、石船、龟石、鸡石等共十七块象形巨石,形态各异,惟妙惟肖。山中还分布着七处大中型瀑布,其中以百花谷的五龙潭最为壮观,瀑布从八十余米高处倾泻而下,气势恢宏。

景区内森林覆盖率极高,保留着大面积原始森林,古树参天,山谷幽深,如百花谷地势陡峭,群山起伏,景色秀美。

明月湖是云居山上最大的天然湖泊,面积逾十亩,湖面宛如悬挂天际的明月,日出时波光粼粼,寺庙倒影清晰可见。此外,山间溪流纵横,如寺前的青溪,清澈见底,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。

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,云居山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游客。开放的真如寺、开放的云居山,正敞开怀抱,期待您的到来。